![]()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急問)輕薄筆電的選擇!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28804)
|
---|
引用:
+9999 :agree: 最近D/H兩家,不是不肯在台灣賣,不然就是台灣貴的離譜啊 |
引用:
關老外屁事 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為了一台MAC 超出的預算,妳要幫這位網友出是吧? ----------------------------------------- 妳覺得那些額外灌windows的老外 是把windows當主力工作平台,還是偶而一用? 誰主誰從,妳不會分嗎? |
引用:
你也不是錯到天邊,今天要是有一個人只是來問買哪台輕薄 PC 筆記型電腦,你今天推這個一點都沒問題,問題在於:人家是昨天就要買,今天要帶出去 ......... 他還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在 OSX 裡面裝雙系統,還要把軟體環境搞定,這個你確定每一個人都是講一講就會? 而且你告訴我為什麼每個人都會接受花錢去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個就是硬體差異,別的不講我講那個鍵盤,Mac 的有兩個 Command 和 Option,你也確定每一個人都是講一講都會?我很快就可以兩邊用的很順,但我可不敢保證其他人也是 光這樣 Mac 很顯然就不是能解決樓主的方案了,說這樣也不是說 Mac 不好啊!只是這個時點它不適合而已,並不是它全然無用,為何這樣就說某些人反蘋果? 相反的如果今天是一個習慣 Mac 的使用者,我們在這邊推 PC 也是一樣的道理,不是 PC 不好,而是你現在根本就不是要用哪一個系統的問題,問題在於人家急著用一台電腦,明天要帶出去啊! |
前 Mac User 路過
Macbook 系列散熱根本很渣,比雙 A / 電競 還渣,純粹是 MacOS 不會顯示 CPU 頻率所以 user 根本不知道會過熱降頻 無風扇 Air 被動散熱玩的贏主動散熱,除非老爸是兔子 (玩的贏 LinusTechTips 就不用惡搞 Air 水冷) 大量用 MS Office 的話還是回 Win 底下用,Mac 版 MS Office 偶爾還是有格式跑掉的問題 (不過比 OpenOffice 好多了) 封閉式系統好處就是相對 Win 可以少 load 很多 components,而且 Mac 底下程式多半用系統 API,記憶體好用確實比 Win 少(但現在 Win 筆電都 8G/16G 起跳,自己裝 RAM 超便宜的) MacOS 勒索病毒比較少,但是會被周邊勒索蘋果稅。 如果喜歡用 Mac Only 的軟體買 Mac 倒是不錯,Keynote 真的很簡單方便,以前跟同學合購 Final Cut Pro 也覺得簡單易上手功能又強大 耐用度來說,我家每一台 ASUS 都撐超過 6 年,工作用機種我只要求撐三年,因為三年效能/價格的變化還是相當有感的。 |
引用:
我的老天鵝阿............... 這封閉系統真是從頭封鎖到尾 連使用者都不知道怎麼慢的 :jolin: :jolin: :jolin: |
引用:
也是意外發現的 當初是用 non-unibody MBP 在剪輯,只覺得 rendering 的 estimate time 越來越長,然後一些小工具(istat,但這個 widget 沒頻率顯示)顯示 CPU 約 95 度。 起初一直以為 H.264 就是這樣,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個 3rd party tool 號稱會顯示詳細系統資訊(類似 Everest/AIDA64) 玩了一下才發現 CPU 根本過熱降頻在跑 2.2 GHz 最多只能跑 1.4 GHz,Apple 超 Pro 的。 |
引用:
Fujitsu E736, E746.. 每天都在用這台. 天天開機要16小時.沒什麼大問題. 上一台FUJITSU SH760 也是.天天開機15-16小時. 很好用的機器. |
推薦 Lenovo T470p
多的經費就小升級(SSD.. RAM), 與購買備份裝備.. ![]() |
引用:
我的想法是, 沒顯示溫度頻率並不是問題, 手機,PS4之類的都這樣 但有一個前提是不能影響使用者體驗 |
之前買了一台15"的MBP。買來第一天就自己把硬碟改成了SSD,也加買了iWorks,我的使用經驗是要分兩個部分來說
(1) 捨棄MAC OS 改裝WINDOWS。 這種人要的只是MAC的外觀,的確,MAC的筆電組裝完成度是比一般的筆電來的好些。 但在WINDOWS底下使用起來跟並不覺得他對得起將近六萬的價格(同時期我還有一台比較老的VAIO Z15),不過還是物有所值。 (2) 使用MAC OS 強力推薦這種的,穩定度比起WINDOWS好上許多。終端機模式底下就可以直接寫程式,挺方便的。(不過我還是裝了Fink模擬Linux的環境) 這台MBP過保後也是電池膨脹,換了電池以後就送人了。主因是我覺得那個時代的MBP超過2公斤對我來說太重了。後續買了也是15"的MSI GS系列的筆電,比較輕(但也是將近2公斤),但是過高的解析度導致某些應用程式用的很辛苦(工具列的字體太小)。然後也是過保後電池膨脹,不過當時MSI不知怎麼的,讓我免費換新(這不是打****)。 上面還忘了提到一點,現在這些輕薄筆電,有不少都捨棄了Dsub的接頭,改用HDMI、mHDMI或mDP。 有時候遇到投影機只能接受Dsub的真的要吐血。 這幾個月看了一下市面上的筆電,感覺沒有什麼讓人驚豔的機器啊。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06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