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qq0526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4
文章: 59
Thumbs up

引用:
作者李麥客
其實真正控制世界的是瑪羅門家族.....


我笑了XD

這部作品的設定挺不錯的,不過結局超爛,估計是被腰斬的,可惜啊~
     
      
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的BLOG:『空中的人形醫生

女友的BLOG:『米米的點點滴滴
舊 2007-09-29, 01:50 AM #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qq0526離線中  
lwf0923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5
文章: 55
http://blog.sina.com.tw/kjscu/artic...43&entryid=3917

民國以來曾在大陸發行的貨幣

銀圓、法幣、金元券、銀元券...
符號貨幣(Token Money)是自身價值與其代表的價值差距甚大,乃至自身價值為零的貨幣。
自從佈雷頓森林協定解體,世界各國各地區使用的貨幣都是符號貨幣。
符號貨幣的發行無須黃金保證。
銀圓是一種以銀鑄造的硬幣,曾廣泛在世界各地流通。銀圓亦曾是中國在清末至民國初年採用的銀本位貨幣單位。
源起
銀圓源自由西班牙鑄造之西班牙銀圓(Spanish Dollar,西班牙文稱Peso)。西班牙圓的重量、成色在1497年時由西班牙國王定下,每枚標準重量為27.468克,成色93.055%,即含銀25.56克。之後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發現銀礦,並從美洲土人處搶奪得大量白銀。位於墨西哥及秘魯的西班牙皇家造幣廠,在之後的數個世紀內鑄造了數以百萬計的西班牙圓,運送到美洲、歐洲以至亞洲各地,成為當地流行的通貨。很多地方之後亦以接近的重量、成色鑄造當地的銀圓硬幣。現在不少地方的貨幣以“圓”(Dollar) 或“披索”(Peso)為名,皆是源自西班牙銀圓。例如在美國,獨立後以美元作貨幣單位。在1873年之前,一“美元”按法例可被兌換成24.06克白銀,即大約相等於一枚西班牙銀圓。因為美國政府甚少鑄造一美圓的硬幣,因此在南北戰爭前,西班牙銀圓一直是主要流通的貨幣之一,各銀行亦多以西班牙銀圓作儲備。而在十九世紀末美國放棄銀本位以前,美國鑄幣局所鑄造的二十五仙及十仙輔幣,俱是按照美元法定含銀量的四份一及十份一而造成。
銀圓在中國
中國自1436年起採用銀銅貨幣體制,主要貨幣為白銀。中國使用的白銀多鑄成錠狀。至明、清與西方貿易,從外國流入之白銀多為鑄造成硬幣之銀圓。早期的銀圓多為西班牙在墨西哥鑄造之西班牙圓,在中國被稱為“本洋”。後來輸入的銀圓則有墨西哥獨立後鑄造,有鷹為標記的“鷹洋”。二者的重量成色一樣。銀圓在中國逐漸受所歡迎,間接影響清政府控制經濟的能力。於是清政府在光緒年間起亦開始以接近的重量、成色鑄造銀圓。清政府的銀圓因為上有蟠龍像,因此被稱為“龍洋”。各式銀圓被稱為“大洋”。
民國成立後,於1914年推出國幣條例,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定國幣“壹圓”(一元)含純銀六錢四分八厘,即約等同於銀圓壹枚,又定十分一元為角,十分一角為分。國幣的壹圓被鑄成九成銀、一成銅的硬幣,上有袁世凱頭像,即俗稱的“袁大頭”;並推出以銀鑄造的輔幣。袁大頭出現後,逐漸取代“龍洋”、“鷹洋”等舊有銀圓,在全中國流通。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亦曾頒佈國幣條例,繼續使用銀本位發行貨幣。但國府壹圓含純銀只為23.493448克。鑄造成的銀圓比“袁大頭”略小,含銀量亦較低。因為上有孫文頭像,被稱為“孫小頭”。
實際上,民國初年中國貨幣是兩、元並用。因為各銀圓成色、重量稍有不同;因此大宗交易,以及資本賬結算,仍然會使用銀兩為單位。而由不同的銀圓轉至銀兩,有一定的折讓。直至1933年,國民政府廢兩改元,才規定所有交易及結賬以元為單位。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國際銀價出現大幅波動,影響中國經濟。特別是美國在1934年推出的“購銀法案”,令國際銀價上升,導致中國銀根短缺,利率急升。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貨幣改革,放棄銀本位,改為發行法定貨幣,即法幣,同時將銀圓收回。銀圓於是不再具有法定的地位。直至1948年金圓券風暴後,銀圓曾一度在1949年7月起再被起用,國民黨政府並短暫發行等同於銀圓的紙幣,稱銀圓券。隨著國民黨撤出中國大陸,銀圓及銀圓券均在數個月後在中國大陸進入歷史。但是在臺灣,理論上法例所規定的中華民國貨幣仍然為銀圓;新臺幣屬臺灣流通的貨幣,只具等同國幣的性質。這情況一直維持至1990年代末,銀圓方才正式完全退出舞臺。但因為中華民國法規所定貨幣單位尚未全面改成新臺幣,所以中華民國現行法規所定貨幣單位折算新臺幣條例第二條規定,現行法規所定金額之貨幣單位為圓、銀元或元者,以新臺幣元之三倍折算之,也就是一銀元等於新臺幣三元。

法幣是在中國1935年起由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定貨幣(Fiat Money)。法幣的發行,結束了中國使用接近五百年的銀本位幣制。法幣後來因大量發行引發惡性通脹(Hyperinflation),在1948年由金圓券取代。
發行
民國初年的中國貨幣基本上仍是銀本位,沿襲以白銀作為貨幣。清末以前,多以銀兩作結算。自清代中葉起,隨著外國銀圓流入,民間開始流通銀圓。民國成立後,亦繼續以銀圓為通貨,北洋政府及國民政府皆有鑄造銀圓。至1933年國民政府規定「廢兩改元」,貨幣一律以銀圓為單位。民國初期,各地方銀行或政府亦常有發行紙幣,但流通及認受性不一,當中只以中國銀行及交通銀行發行的鈔票認受性最高。
國民政府在1927年北伐統一中國後,開始逐步施行貨幣改革,計劃主要由宋子文及孔祥熙負責推行。最先步驟是透過行政命令,以官股入股中國銀行及交通銀行,變相將其控制權改為完全國有(原先已是官方開辦的銀行,已是半官辦)。加上國民政府原有之中央銀行,國民黨基本上控制了中國的銀行業。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羅斯福總統為討好國內產銀州的議員,在1934年通過「購銀法案」,由財政部購入白銀作為儲備,頓時引起國際銀價高漲。中國當時為第三大銀本位國家,即時出現白銀外流,通貨收縮,引發利率急速上升,部分銀行錢莊倒閉。於是貨幣改革成為國家理財當務之急。
1935年11月4日,國民政府宣佈實行法幣改革,發行國家信用法定貨幣,取代銀本位的銀圓。將由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後加入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的鈔票,由銀本位改為法幣。限期收回其他紙幣。並且規定一切公私款項必須以法幣收付,將市面銀圓收歸國有,以一法幣換銀圓一元。法幣初期與英鎊掛勾,可在指定銀行無限兌換。1936年國民政府與美國談判後,由中國向美國出售白銀,換取美元作為法幣發行的外匯儲備,法幣改為與英鎊及美元掛鈎。
有人認為:由國家銀行發行,以國家信用保證的法幣,使貨幣與價格波動的貴重金屬脫鈎,在當時的中國是一種進步的金融制度改革;亦是現代國家金融體制下應有的特徵。法幣發行,統一了國內的貨幣,而通貨發行的控制權落在政府手中,國內白銀等硬貨幣,亦因此集中到政府手上。對於時維持抗戰時中國的財政,法幣有不可少的功勞。但實施的實際效果是,官辦的銀行掠奪了民間的財富,使民眾的儲蓄化為烏有。
抗日至崩潰
1937年抗日戰爭前,法幣的總發行量不超過14億元。1937年抗戰開始至1941年英美參戰前,日本為破壞中國後方經濟,在日佔區強行以日本發行之貨幣收兌法幣,再加上以走私物資套得法幣,送往上海兌取國民政府的外匯。國民政府分別從英國及美國得到超過一千萬英鎊及五千萬美元貸款,但仍不足支持法幣匯價。至1940年起,取消無限制外匯買賣。於是法幣的價值開始下跌。
對日抗戰期間,財政支出增加,法幣大量發行。到了戰後已發行至5569億元,比戰前增加約四百倍。1946年後,國民黨政府為支付與共產黨軍隊作戰的軍費,法幣的發行量更加大增,由抗戰勝利時的5569億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兆元,三年間增加超過一千倍,造成了民間的惡性通貨膨脹。當時曾經有造紙廠以低面額的法幣作為造紙的原料而獲利。宋子文為行政院長時,試圖以金融政策穩定法幣,拋售庫存黃金購回法幣。但因為法幣發行量仍在增加而沒有得到成果。1948年5月行憲選舉後,由翁文灝出任行政院長,王雲五被任為財政部長,開始籌劃另一次貨幣改革,以金圓券取代法幣。
 
舊 2007-09-30, 06:29 PM #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wf0923離線中  
lwf0923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5
文章: 55
金圓券是民國時期國民黨政府在中國大陸發行的一種貨幣。由1948年8月開始發行,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只使用了十個月左右,貶值卻超過二萬倍。金圓券發行的初時,政府以行政手段卻迫民間以黃金、外幣兌換。由於沒有嚴守發行限額,造成的惡性通脹令民間經濟陷入混亂。特別是城市的小資產及中產階級所受經濟損失極巨,令國民黨失去原來最重要支持者的民心,亦是國民黨在內戰中迅速垮臺的原因之一。
發行背景
發行金圓券的原先目的是取代原來流通的法幣。法幣在1935年起由國民政府發行。抗戰期間,由於財政支出增加,法幣大量發行。到了戰後國民黨為支付與共產黨作戰的軍費,法幣的發行量更加大增,由抗戰勝利時的5569億元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萬億元,三年間增加超過一千倍。在政府庫存黃金、外幣都沒有實質增加的情況下,造成了民間的惡性通貨膨脹。更曾經有造紙廠以低面額的法幣作為造紙的原料獲利。宋子文為行政院長時,試圖以金融政策穩定法幣,拋售庫存黃金購回法幣。但因為法幣發行量仍在增加而沒有成果。1948年5月行憲選舉後,由翁文灝出任行政院長,王雲五被任為財政部長,開始籌劃貨幣改革。
發行經過
1948年8月19日,國民黨召開中央政治會議,通過由翁文灝、王雲五提出的貨幣改革方案。當晚即由蔣介石以總統名義發佈「財政經濟緊急令」,作出全國廣播,並公佈「金圓券發行法」,主要內容為:
1. 金圓券每元法定含金0.22217公分,由中央銀行發行,發行總額定為20億元
2. 金圓券一元折法幣300萬元,東北流通劵三十萬元
3. 禁止私人持有黃金、白銀、外匯。凡私人持有者,限於9月30日前收兌成金圓券,違者沒收。
4. 全國物價凍結在8月19日水準
與此同時蔣介石派出經濟督導員到各大城市監督金圓券的發行。當中上海作為全國金融中樞,由蔣經國為副督導,實際掌握上海的經濟情況。
金圓券的發行初期,在沒收法令的威脅下,大部分的城市小資產階級民眾皆服從政令,將積蓄之金銀外幣兌換成金圓券。與此同時,國民黨政府試圖凍結物價,以法令強迫商人以8月19日以前的物價供應貨物,禁止抬價或囤積。而資本家在政府的壓下,雖然不願,亦被迫將將部分資產兌成金圓券。在上海,蔣經國將部分不從政令的資本家收押入獄以至槍斃,以作殺一警百。而杜月笙之子杜維屏亦因囤積罪入獄。蔣經國在上海嚴厲「打老虎」,曾稍為得到人民對金圓券的信心。
崩潰
以行政手段強迫凍結物價,造成的結果是市場上有價無市。商人面對虧本的買賣,想盡方法保有貨物,等待機會再圖出售,市場上交易大覆減少,僅有的交易大都轉往黑市進行。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後來亦遇上阻力。蔣經國查封的其中一家公司為孔祥熙之子孔令侃所有。蔣經國因宋美齡之壓而被迫放人,其本人亦因此事而辭職求去。物價管制最終失敗,在11月1日全面撤銷。翁內閣亦在11月3日總辭。
金圓券的最致命決點是發行限額沒有得到嚴守。國民黨政府在1948年戰時的赤字,每月達數億元至數十億元,主要以發行鈔票填補。而國民黨曾希望得到的美國貸款援助卻從來沒有落實。金圓券發行一個月後,至9月底已發至12億元。至11月9日,增至19億元,接近初訂上限之數。11月11日,行政院修定金圓券發行法,取消金圓券發行限額,准許人民持有外幣。但兌換額由原來1美金兌4金圓券立即貶值五倍,降至1美金兌20金圓券。
自此金圓券價值江河日下,一瀉千里。當1948年底開始准許以金圓券兌換金銀外幣時,全國各地立即出現數以十萬計搶兌人潮。至1948年12月底,金圓券發行量增至81億元。至1949年4月時增至5萬億;至6月更增至130萬億;比十個月前初發行時增加二十四萬倍。金圓券鈔票面額不斷升高,最終出面值一百萬元的大鈔,但仍不足交易所需。至1949年5月,一石大米的價格要4億多金圓券。各式買賣經常要以大捆鈔票進行。由於貶值太快,物價早晚都已經不同。市民及商人為避免損失,不欲持有鈔票。交易後或發薪後得金圓券,即盡快將其換成外幣或實物;或乾脆拒收金圓券。
1949年4、5月,南京、上海相繼被共軍攻佔,共黨在6月起宣佈停止金圓券流通。國民政府遷廣州後,曾續發金圓券,但其價值已接近廢紙。至7月3日,廣州政府宣佈停發金圓券,改以銀圓券最代。結束了金圓券的歷史。
影響
金圓券的快速貶值及造成的惡性通脹,源自政府的財政及貨幣政策。國民黨政府無視於財力的限制,繼續維持戰事。政府赤字以印鈔票支付,造成急劇的通脹。政府既不能自控通貨的發行,只試圖以違反市場規律的行政命令去維持物價和幣值,最終引致金融混亂,市場崩潰。受金圓券風暴影響最大的,是城市內的小資產階級。他們沒有大資本家的財力和資源去保護自己僅有的財產,亦不如鄉間農民或無產階級的無產可貶;在金圓券發行初期或被迫、或出於信任政府,將累積所得的財產換成金圓券。在惡性通脹中所承受的損失最大,部分人因而變成一無所有。國民黨政府雖然因金圓券發行,搜得民間的數億美元金銀外匯;卻失去了國內本來最應傾向他們的階層:城市人民的信任與支持。1948年中,國民黨在軍事上已在節節失利。金圓券風暴令國民黨在半壁江山內僅餘的民心、士氣亦喪失殆盡。是造成整個政權迅速崩潰的原因之一。
金圓券與台灣
當時臺灣省政府奉命依金圓券發行準備移交保管辦法,將臺糖公司總資產美金1億2千萬元,劃撥4,300萬元,將臺灣造紙總資產美金2,500萬元,劃撥800萬元,使臺灣進一步被捲入中國大陸惡化的經濟情勢中。而當時金圓券一元兌換臺幣1,835元亦明顯高估,中國大陸流入臺灣套匯的活動,使臺灣面臨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壓力,經濟情況更趨惡化。
銀圓券是銀圓兌換券的簡稱,由國民黨政府在1949年7月起在中國大陸發行,用意是以舊有銀本位的銀圓取代價值已近廢紙的金圓券。銀圓券發行的同時,中國大陸正逐漸易手。銀圓券隨著局勢,價值亦大幅貶值。最後在中國大陸被人民幣所取代。
1949年4、5月,南京、上海被解放軍攻佔。行政院於5月4日遷往廣州,開始商討發行銀圓券。同月7日,廣州市政府宣佈暫改以銀圓徵稅。當時金圓券價值已接近廢紙,民間一般交易多以銀圓或外幣進行,小額交易亦有以物易物。7月4日,行政院在廣州宣佈「銀圓及銀圓兌換券發行辦法」,恢復使用銀本位的銀圓貨幣,政府交易以銀圓或新發行的銀圓券進行。銀圓券1元兌銀圓1元(含純銀23.493448克),可無限兌換。而金圓券則以五億元摺合為銀圓券一元,限於9月1日前收兌。初發行時,銀圓券面額分1、5、10、50、100元。7月8日,重慶亦開始發行銀圓券。
由於有法幣、金圓券的前科,加上政局日下,雖然有無限兌換銀圓的保證,銀圓券仍難逃貶值的命運。7月17日新華社發表聲明,解放西南後只會收兌銀圓而不接受銀圓券。銀圓券即出現貶值,在廣州,兌港幣的價值立即下滑。廣州政府禁止外幣流通,但無實效。之後多次出現以銀圓券搶兌銀圓。由於銀行的銀圓儲備不足,只好在8月起改為限額兌換,市民對銀圓券信心崩潰,價值暴跌。之後隨著戰事日下,廣州及西南在1949年下半年相繼由共產黨攻佔。銀圓券亦從此停止流通。
舊 2007-09-30, 06:31 PM #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wf0923離線中  
lwf0923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5
文章: 55
中國的貨幣
古代中國的貨幣體系以銅幣為基礎。更早的貨幣形式目前尚未被發現。最初的銅幣形狀多種多樣,有刀幣、布幣、蟻鼻錢等很多形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全國的銅幣以秦國的銅錢為標準。由於澆注銅幣使用砂模,鑄造好的銅幣帶有毛邊,所以在其中央留有方孔,以便用木棍串聯起來打磨修銼。這種特殊的形狀使它被賦予很多象徵性的神秘主義解釋,有人認為銅幣的圓形代表「天」,中央的方孔代表「地」。銅幣上面通常帶有鑄造時的皇帝年號。

金幣在古代中國很罕見。春秋和戰國時期,中國南方長江流域的楚國曾經使用過金餅和金片。但是在其他的地區和朝代里,黃金主要用於裝飾和保值用途。公元前二世紀,西漢的漢武帝曾經發行過白色的鹿皮貨幣,用於賞賜貴族和軍事將領。除了銅幣以外,棉布、絲綢、大米等生活物資也曾經作為貨幣的計算單位(而不是實際的貨幣)用來支付官僚和軍隊的薪餉。唐朝以後,白銀貨幣逐漸得到廣泛流通。雖然國庫和官方銀庫里的白銀按照統一的成色與重量鑄造成元寶以便存放,但是流通的白銀卻不是鑄幣,而是以零碎的塊狀流通,在市場上使用時要經過計算成色、秤量重量這些繁瑣的手續。大塊的銀錠要用夾剪切割,零碎的小塊銀錠需要在銀匠那裡重新鑄造成更大的銀錠。中國不使用白銀鑄幣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政治的不穩定性,官方無法為發行的銀幣提供擔保,同時由於戰亂頻繁,民眾經常將白銀窖藏起來,導致市場流通額不足以支持銀本位貨幣系統。

由於攜帶大量的銅幣極其不便,在經濟高度發達的北宋時期,出現****子的紙幣。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之一。但是比起現代意義上的紙幣來,它更象一種匯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沿用了紙幣,並將其視為解決經濟困難的妙法之一。他們不顧實際的貨幣流通額和經濟水平,發行了大量沒有保證的紙幣,造成了最早的通貨膨脹。

之後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洪武8年發行「大明寶鈔」,且為政府強制發行流通。但朝廷並未限制其發行額度,雖曾嚴禁金銀,但最後又步上如元朝的後塵。中期以後,大量流入的白銀成為成為主要通貨,並以銅錢為輔。清朝時期,白銀已經成為國家的主要貨幣單位(「兩」)。清朝末年,墨西哥的銀元開始在中國大量流通。光緒皇帝在位時期,中國鑄造了自己的銀幣,並設立了戶部銀行,發行正規的紙幣。1935年,中國實行法幣制度,正式廢除銀本位。根據1936年《中美白銀協定》,法幣一圓等於0.265美元
舊 2007-09-30, 06:35 PM #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wf0923離線中  
lwf0923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5
文章: 55
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通貨本位為一固定的黃金量或保持為一固定的黃金量價值的貨幣制度,通貨可按本位的含金量在國內或國外自由兌換成黃金。1821年英國首先實行金本位制;到1870年代,德國、法國和美國也相繼採用金本位制,主要是因為當時在北美新發現黃金,使黃金的供應更加充足。但實行完備的金本位制的時期並不長,僅延續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為止;戰時,差不多每個國家都恢復使用不可兌換的紙幣或限制黃金出口。到1928年,實質上又恢復實行金本位制;雖然由於黃金比較稀少,多數國家採用金匯兌本位制,即這些國家可利用按穩定匯率兌換成黃金的通貨(美元和英鎊)補足其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然而在1930年代的大蕭條期間,金匯兌本位又陷於崩潰,到1937年已沒有任何國家實行完備的金本位制。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日漸減少,而國際收支中逆差日漸上升,不得不在國際支付中暫停按固定匯率將美元自由兌換成黃金。從此,國際貨幣體系是以美元及其他紙幣為基礎,而黃金在世界匯兌中的官方作用就此結束。

Adapted from 大英簡明百科
舊 2007-09-30, 06:37 PM #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wf0923離線中  
lwf0923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5
文章: 55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8%AF%E5%85%83

港元(單位:元)俗稱港幣或港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定流通貨幣。爲迎接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自1993年1月1日起,新發行的港幣紙鈔與輔幣一律由原稱港圓(包括單位原稱圓)改爲現行用稱「港元」(但硬幣鑄面仍舊保留「圓」的用法)。按照《香港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其正式的ISO 4217簡稱為HKD(Hong Kong Dollar);標誌為HK$。 一直以來,港幣單位主要是「圓」或者「元」,其次是「毫」(普通話俗稱:角、毛)以及「仙」(1圓/元=10毫=100仙)。自1995年10月1日開始,由政府發行的1仙紙幣停止使用,「仙」亦不再是香港的法定貨幣。

在香港,港元紙幣絕大部分由經過香港金融管理局授權並監管下的三家發鈔銀行所發行。該三家發鈔行包括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香港);另外,拾元鈔票原已停止發行,但在香港巿民的要求下,香港金融管理局乃於2002年起自行印行拾元鈔票,並於2007年以試驗性質改為塑料鈔票。而港元中的硬幣則全部由金融管理局負責發行。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圓掛鉤的聯繫匯率制度。發鈔行在發行任何數量的港幣時,必須在按7.80港元兌1美圓的兌換比率(即匯率)下向金管局交出美圓,登記或錄入外匯基金賬目,同時領取負債證明書後才可以開始印鈔。這樣一來,外匯基金所持的美圓就為港元紙幣的穩定提供了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所有鈔票的式樣都有版權。所以,任何人在未有得到版權持有人的許可前,都不能任意複製鈔票的式樣。在香港多年來有幾家機構因為未得鈔票版權持有銀行的批准而在廣告上運用,結果被判支付鉅額罰款。

雖然港元只在香港有法定地位,在中國大陸和澳門很多地方也接受港元。而且,在澳門的賭場,港元是澳門幣以外唯一接受的貨幣。同時,港元的防偽技術也是全世界最高的防偽技術之一。
舊 2007-09-30, 06:45 PM #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wf0923離線中  
lwf0923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5
文章: 55
金本位
From Cnic
                                  

[編輯]金本位制

  中國金幣網

  金本位制是以黃金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廣義而言,包括“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通常僅指金幣本位制。1819年英國率先實行金幣本位制。19世紀50年代後,大部分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採用金幣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法。比、荷等國家改行金塊本位制,其他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實行金匯兌本位制。  1929年至1933年發生了世界性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經濟受到嚴重打擊。1931年英國首先廢除金本位制,隨後大多數國家也先後放棄金本位制,實行紙幣流通制度。

  金本位的貨幣制度,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而確立起來的。英國早在1861年通過金本位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規定黃金作為貨幣的本位,1862年開始鑄造金幣,貨幣單位為英鎊。1865年,法國、比利時、瑞士三國組成拉丁貨幣同盟,發行了貨幣交上流通最久的金法郎,規定其含金量為0.9032258克純金,這種國際間通用的金鑄幣,一直到本世紀30年代才停止流通,但至今還有些國際性的組織如國際電訊同盟,仍然以金法郎作為計算與結算單位,歐洲其他的資本主義國家也在19世紀後期實行金本位的貨幣制度。

  金本位制度在資本主義世界盛行了約一百年之久,它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為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和各國貨幣之間匯價的穩定確實起過積極作用。可是,當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由於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經濟危機日趨嚴重,各國被迫先後放棄了金本位制度。二次世界大戰後,實行了變相的金匯兌本位制,到70年代初期,金本位徹底崩潰了。雖然金本位制度已經成為貨幣史上的歷史陳跡,但它給資本主義金融貨幣制度所帶來的影響卻十分深遠,目前各國仍大量用黃金作為儲備資產。因此,研究金本位貨幣制度的演變過程及其趨勢,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金鑄幣本位制  金鑄幣本位制是金本位貨幣制度的最初形態。國家通過法律規定鑄幣的形狀、重量和成色,並可以自由鑄造、熔化,可自由輸出和輸入。實行此種本位制度,從理論上考察,黃金可以實現自動調節市場機制的作用。但是歷史實踐證明,幾乎在實行金鑄幣本位制度的同時,可以兌換黃金的紙幣也進入了流通領域,從而也就產生了紙幣對黃金的開水與貼水的問題,黃金的市場機製作用開始相對地削弱了。在貨幣流通領域中,金鑄幣逐漸為銀行券所代替。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有些黃金不足的國家,就限制金鑄幣在市場上流通,但是銀行券仍然可以兌換等量的黃金,這就使得銀行券與黃金在國外的價值基本上趨於一致。實行金本位貨幣制度的國家之間的貨幣比價,均由各國的法定含金量來決定,當時黃金實際上已經起著世界貨幣的作用。

  (2)金塊本位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年--1918年),大部分資本主義國家受到戰爭的影響,生產停滯,經濟已瀕臨崩潰的邊緣,所需進口的軍用物資以及民用的必需品都要用黃金支付,於是各國在國內停止紙幣兌換黃金,限制黃金外流,這樣金本位貨幣制度實際上終止了。戰爭結束以後,各資本主義國家均發生了惡性通貨膨脹,國際貿易受到嚴重的阻礙,國際間商品交換的計價標準十分混亂,當時的國際聯盟以及各國迫切需要穩定貨幣制度,為恢復戰前的國際金本位貨幣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努力。但是各國都普遍感到黃金儲備的短缺,不可能立即恢復金本位的貨幣制度。直到1924年,資本主義各國的經濟逐漸穩定下來,才紛紛著手整頓貨幣制度。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相繼恢復了金本位制,但也不是戰前的金鑄幣本位制,而是一種金塊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是國家不再鑄造金幣,也不允許居民自由鑄造金幣,而由各國中央銀行或其他由政府批准發行紙幣的銀行發行具有一定含金量的銀行券在市場上流通,並可按官價兌換黃金。但是,持銀行券兌換黃金往往要受到某些限制,如英國於1925年曾經規定持銀行券按官價兌換黃金的範圍。黃金幾乎完全退出了流通領域,僅僅發揮儲備貨幣的功能。

  (3)金匯兌本位制  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既不鑄造金幣,銀行券也不能兌換成黃金。它只能同另一個實行金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的比價,併在該國存儲外匯準備基金,通過無限供應外匯以維持本國貨幣的穩定。實際上它是以外匯作為本國貨幣發行的準備金。一般採取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大都是一些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的國家,他們為了整頓本國的貨幣,擺脫財政上的困境,把向國外借來的貸款作為外匯儲備基金以謀求本國貨幣的穩定。當時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分別與英鎊、法郎、美元保持固定的比價,並將本國的外匯儲備存入世界各大金融中心,以備隨時支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確立了各國貨幣與美元之間的固定比價關係,而美元又與黃金掛鉤。1971年美國政府宣佈徹底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以後,與黃金聯繫的貨幣制度也就崩潰了。

  3.金本位制崩潰的過程  以黃金作為本位的貨幣制度具有100多年興衰歷史,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曾經超過巨大的推動作用。本世紀初葉開始,金本位的貨幣制度隨著資本主義固有矛盾的深化而逐漸衰落。一次世界大戰後,雖然各資本主義國家都曾企圖恢復戰前的金本位制度,但是大部分國家都力不從心,只有改弦易轍實行金塊本位制或金匯兌本位制。1929年發生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空前危機,金本位制度受到巨大的衝擊,各國不得不先後宣佈放棄金本位的貨幣制度。  這次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大危機,於1929年10月首先在美國的證券市場爆發,隨即以燎原之勢蔓延到全美國的金融市場,股票暴跌,銀行倒閉,信用危機,企業也隨之大量破產。世界市場的原料價格急劇下降,使原料輸出國的國際收支惡化,黃金大量外流,無法繼續以原定的金平價來償付本國的外債,被迫於1930宣佈放棄金本位的貨幣制度。當時的英國一面受到美國金融市場信用危機的猛烈衝擊,另一方面又受到德、英等國停止償付債務的影響,於是也在1931年9月宣佈放棄金本位的貨幣制度。其他一些與英磅掛鉤的國家也不得不先後放棄金本位制度。作為這次大危機策源地的美國,苟延殘喘拖了四年之久,終於在1934年4月也宣佈放棄金本位的貨幣制度。1934年1月美國國會通過了“黃金儲備法案”。將美元官價由原來的20.6美元一盎司黃金調整為35美元,使美元貶值達40.94%,並且停止美元在國內兌換黃金。1936年10月法國最活放棄金本位制。從此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普遍實行在紙幣流通下的管理通貨制度,這就宣告了國際統一的金本位制度的瓦解。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貨幣、金融、貿易等領域中加緊爭奪,形成了互相對立的貨幣集國,大部分依靠雙邊貿易和支付協議來溝通國際間的經濟交易。當時各國都普遍地實行外匯管制,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代之而起的是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這個體系的建立,曾經維持了國際間貨市金融的相對穩定,一直到本世紀70年代初期,隨著資本主義世界各種矛盾的激化才徹底崩潰。

[編輯]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

  以黃金為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制度。廣義指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黃金來表示一國本位貨幣的制度,包括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狹義僅指金幣本位制。

  金是一種理想的貨幣材料,它質地均勻,便於分割和攜帶,體積小,價值高,易收藏。早在古採,金就被人們當作貨幣商品。到近代,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貨幣的各種職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以金充當單一的本位貨幣成為客觀需要。

  1816年英國首先實行金本位制。當時各國實行金幣本位制的特點是:國家法定鑄造一定形狀、重量、成色的金幣,作為具有無限法律效力的本位貨幣來流通;金幣和黃金可自由輸出、輸入;金幣可自由鑄造,可持生金請求國家鑄造機構代鑄;銀行券可自由兌換成金幣和黃金。這些特點使得本位貨幣的名義價值與實際價值相符,國內價值與國外價值相一致,並使之具有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的職能。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經濟形勢的變化,各國都放棄了金幣本位制。

  20世紀20年代,英、法等國改行金塊本位制,其他多數國家則實行金匯兌本位制。金塊本位制下,並不鑄造金幣,而是發行代表一定金量的紙幣來流通,紙幣並不能自由兌換黃金或金幣,只能按一定條件向發行銀行兌換金塊。例如 ,1925年英國規定,紙幣一次至少兌換凈重400盎司的金塊 ,這就大限制了紙幣兌換黃金的範圍。

  金匯兌本位制又稱虛金本位制,其特點是:國內不充通金幣,只流通銀行券,銀行券不能直接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外匯;實行這種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同另一個實行金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價,併在該國存放外匯和黃金作儲備金;通過無限制買賣外匯,維持本國幣值穩定,實現本國貨幣同所依附的金本位國家貨幣的聯繫。

  20世紀30年代,在世界性經濟危機衝擊下,各國紛紛宣佈廢除金本位制,使金本位製成為一種歷史上的貨幣制度 。金本位制有不易造成通貨膨脹等優點,但與當代經濟發展趨勢不相適應。
舊 2007-09-30, 06:47 PM #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wf0923離線中  
lwf0923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5
文章: 55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9C%AC%E4%BD%8D

金銀複本位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金銀複本位制(gold and silver bimetalism)本位制的一種,較金本位制落後,曾在18∼19世紀被英、美、法等國長期採用。在這種制度之下,黃金與白銀同時作為本位幣的製作材料,金幣與銀幣都具有無限法償的能力,都可以自由鑄造、流通、輸出與輸入。金幣和銀幣可以自由兌換。這一制度的出現彌補了黃金產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問題。由於市場上金價與銀價都在不斷波動中,為了解決金幣與銀幣之間的兌換問題,狹義的金銀複本位制又可以分為兩種:平行本位制與雙本位制。另一種跛行本位制事實上不能算作純粹的金銀複本位制。


[編輯] 三種金銀複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如同平行二字在數學上的意義,金幣銀幣按自己的價值流通互不幹擾,國家不規定兩種貨幣之間的比價。中國漢武帝時代,金制錢幣與銀錫合金製成的錢幣同時在市場上流通就可以視作是一種早期的平行本位制。近代,英國曾於1663年發行金幣時實行這種制度,當時英國的基尼金幣與先令銀幣同時在市場上流通。
雙本位制,在平行本位制之下,一件商品同時擁有金幣價格和銀幣價格,而金幣價格與銀幣價格之間又會發生波動,這樣極其不利於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這種形勢之下,便誕生了雙本位制。雙本位制中,金幣與銀幣之間的比價由政府通過立法的形式確立。比如 1717年英國立法規定1個基尼金幣等同於21個先令銀幣等值,既金銀間價格比為15.2∶1。1792年,美國頒佈鑄幣法案,採用雙本位制,一美元折合371.25格令(24.057克)純銀或24.75格令(1.6038克)純金。
跛行本位制,隨著19世紀70年代世界銀價暴跌時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見下文)的出現,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實行跛行本位制。在該制度下,雖然金幣與銀幣在法律上擁有同樣的地位,但是銀幣事實上被禁止自由鑄造。美國、法國、比利時、瑞士、義大利等都曾實行過這一制度。可以說她是金銀複本位制向金本位制的過渡。

[編輯] 優點與缺點
金銀複本位制的優點與缺點可以說都集中在他的這個複字上。

優點:
由於是複本位,他的貨幣材料來源既可以使白銀也可以使黃金,來源充足;
當需要進行大額交易是可以使用黃金,小額交易則使用白銀,靈活方便;
兩種幣材之間可以相互補充;
更加方便與其他貨幣之間匯率的穩定,既能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進行金幣貿易,又能同殖民地國家進行銀幣交易。
缺點:最嚴重的缺點在於使用雙本位制時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由於金幣和銀幣間的比率是由政府通過法律形式定下的,所以比較穩定。然而市場上的金銀之間的相對價格卻經常波動,例如當黃金實際價值增大時,人們就會將手中價值較大的金幣(「良幣」)融化成黃金,再將這些黃金換成銀幣(「劣幣」)來使用。舉例來說:假設法律規定金銀幣比價為1:10,而此時市場上同等質量的金銀價格之比為1:20。那麼1塊金幣融化成黃金後就能賣到20個銀幣——相當於原價的兩倍。經過這樣的一次交換,人們就能獲得比直接用金幣兌換銀幣更多的銀幣。有的時候,人們甚至會重複這樣的過程多次:還以上面的假設為例,如果再用這20個銀幣按法定比率換回兩個金幣,再重複一次上述過程便能得到40個銀幣。以上是黃金價值大的情況,反之,當白銀實際價值上漲時,也會發生相仿的情況。所以,當實行雙本位制時,市場上的良幣很快會被人們融化而退出流通,劣幣則會充斥著市場並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編輯] 參考文獻
《貨幣銀行學》主編:張亦春 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5年7月 ISBN 7561510209
舊 2007-09-30, 06:49 PM #1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wf0923離線中  
Computer Cowboy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1
文章: 1,933
引用:
作者MrHermes
猶太人不是世界的主宰!
因為猶太人的老婆控制猶太人...


不錯, 就像龍珠裡面最強的是琪琪, 海賊王裡最強的是娜美。
舊 2007-09-30, 07:41 PM #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omputer Cowboy離線中  
nzcym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2
文章: 875
引用:
作者lwf092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9%93%B6%E5%A4%8D%E6%9C%AC%E4%BD%8D

金銀複本位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金銀複本位制(gold and silver bimetalism)本位制的一種,較金本位制落後,曾在18∼19世紀被英、美、法等國長期採用。在這種制度之下,黃金與白銀同時作為本位幣的製作材料,金幣與銀幣都具有無限法償的能力,都可以自由鑄造、流通、輸出與輸入。金幣和銀幣可以自由兌換。這一制度的出現彌補了黃金產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問題。由於市場上金價與銀價都在不斷波動中,為了解決金幣與銀幣之間的兌換問題,狹義的金銀複本位制又可以分為兩種:平行本位制與雙本位制。另一種跛行本位制事實上不能算作純粹的金銀複本位制。


[編輯] 三種金銀複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如同平行二字在數學上的意義,金幣銀幣按自己的價值流通互不幹擾,國家...

[玩經濟玩到對手破產垮台] 這才是不戰而區人之兵的高招妙計.

英國賣清朝鴉片, 日本惡搞國民政府的法幣都是值得學習借鏡的好範例.
舊 2007-10-02, 09:55 AM #2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zcym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51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