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數位影音討論群組 > 影片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半瓶醋
Master Member
 
半瓶醋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松山~
文章: 2,446
潭底醋渣-2004台灣電影雜想塗鴉

距離幾個月前小弟發表過一篇文章

又論台灣電影現狀....
http://forum.pcdvd.com.tw/showthrea...64&page=1&pp=10


那篇文章已經有一段日子了,當時小弟的身分是個滿腔熱血的傳播系學生,而在八個月之後
的現在,小弟有幸身在傳播業中,對於週遭所接觸的事物有些不同的感慨,寫出來給大家分
享一下。不過在此得事先聲明,以下的發言是小弟近幾年來觀影、閱讀與實際參予少數類似
環境的個人感想,對於一些人、事、物的描述有可能並不正確,因此歡迎高人的指正與教
導。



從小弟開始喜歡上電影這玩意兒之後,就一直很好奇,拍一支電影究竟要花掉多少錢。

而這個疑問,小弟在前幾天得到了一點初步的認識。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觀眾們在電影院裡頭看到的電影都是用影片膠捲來拍攝的,影片膠捲是什麽咧?其實基本上,他和大家平常拍照用的底片是同樣的東西,只不過照相機捕捉的是瞬間的永恆,影片膠捲卻是紀錄下動態的永恆。

而這到底要花多少錢呢?

通常大家去買拍照用的膠捲,最常見的是感光度100的底片,一捲裡頭差不多有36張底片,然而這在電影中,差不多是一秒多一點點的用量。

幾天前,小弟工作的單位參予了一支用35MM拍出來的CF(這邊要做點名辭解釋,35MM的意思是影片膠捲的寬度,寬度越大,畫質越清晰,一般電影用的底片大多都是35MM,而如果大家有聽過"純16影展"這玩意兒的話,顧名思義,意思就是用16MM拍出來的電影),燈光組與攝影組的器材與人員費用都要錢(價錢方面小弟由於沒有經手並不清楚,但是器材肯定都是數千元起跳,而人員的費用是以班次計費,也都是數千起跳);而當天我們拍的是雨景,還叫了灑水車∼當然也要花錢,另外戶外打燈還租了發電機,發電機會吃油∼所以也花了油錢。再加上所有人員的伙食費,然而花費最貴的還是影片的費用,我們花了整天~只拍了十一分鐘長的量,光是底片費用就用掉了三萬多元。

在後製方面,由於小弟的單位也負責剪輯,所以這方面的價錢比較模糊,小弟目前唯一清楚的,是今天把底片轉成了BETA-CAM(這是一種折衷的製作方法,由於影片的感光色澤相當漂亮,遠超過一般的電視台使用的BETA-CAM高畫質錄影帶,然而影片剪輯系統相當昂貴,因此業界一般常使用的方式,就是用影片拍攝,然後錄進BETA-CAM中做剪輯,這樣就能盡量保持影片的質感,以及較經濟的成本費用。許多的流行音樂MV或是電視****都是這樣拍出來的。),~順便動用了影片數位調色,一個小時計費一萬元,而我們所拍的影片沒有用到任何的電腦特效,所以這方面沒有計算到費用。

我們花了這麼些錢~到了最後剪出來的成品~只有30秒

所以∼依此類推,一部90分鐘的劇情片究竟要花掉多少錢呢?

小弟在當時就有個相當的感概~在台灣拍電影的導演是真的沒辦法賺錢的,因為台灣的導演都是自己籌錢拍電影,鮮少出現製片公司可以幫忙規劃財務的情形,在國外~資金的事情會有製片負責,然而台灣電影一直到兩三年前,都還是屬於導演個人的手工業影片,因此若是這些導演的影片在觀眾眼中顯得單薄,根本就沒什麽好驚訝的,因為每個導演光是在這些成本上頭就已經焦頭爛額,想要在服裝或是音樂、場景設計等東西上下藝術的工夫,根本就是癡人說夢的天真想法。

所以現在回想起八0年代台灣新電影的出現~小弟個人覺得和當時經濟起飛也有一定的關係,雖然當年新電影導演們並不是什麽有錢人,但由於當時台灣的經濟寬裕,所以那些導演籌錢拍電影可能比現在還要容易得多,因此個人風格強烈~商業色彩極低低的電影大半都是出現在80年代;然而這種製片方式畢竟不是正常的管道,世界的歷史證明了,藝術這種東西是要人類吃飽飯沒事幹才會開始做的事情,因此原始人吃飽飯沒事幹開始在洞穴裡頭的牆上塗鴉,古代的希臘與羅馬人吃飽飯沒事幹才會開始搞那些雕刻、戲劇和哲學,就連那些偉大的古典音樂家們、畫家、文學家也大多都是在歐洲的貴族或是有錢人供養下才能活著搞藝術。藝術這種東西都是在大家吃撐了有閑錢的時候才有辦法生存的,(在此並不是要刻意貶低藝術,而是有一個鐵的事實,有時候藝術必須想辦法和麵包共同存在,而這種東西,就叫做大眾文化)因此到了90年代,台灣的經濟情況開始出問題,台灣的電影界才會有這麼可怕的尷尬狀態,再加上台灣的新導演大部分都是文人出身,他們有時候可能並不熱衷賺錢(事實上,他們可能也沒有足夠的賺錢實力),甚至不熱衷於電影的藝術,只在乎他們的電影是否傳達出他們想說的事物,因此台灣的新電影有個相當有趣的特色-除了內容注重本土化以及"不怪力亂神"之外,這些導演們大半都可能不甚注重一些大眾電影的藝術-包括運鏡的技巧、快速剪輯、影片節奏、特技指導、化妝特效、電腦特效、模型特效或服裝以及電影音樂等等,幾乎全都不被重視,就像寫古詩的文人可能無法了解搖滾歌手的音樂一般,這些關懷鄉土文學的文人們並不能夠了解那些所謂滾滾紅塵中的藝術,偏偏台灣人的民族性就像是活生生短視近利,缺乏遠見的差不多先生,就連我們的政府都很少有什麽百年大計了,更何況一般的世井小民?就連精神食糧的提升上,台灣的現象也似乎展現出詭異的情況,大批的人把錢丟到廟裡或是什麽奇績顯像館裡面,期望神明給他們精神上的安慰,好讓自己死後上天堂或是活著的時候中樂透彩,另一種層面的精神食糧∼文化藝術卻是乏人問津,廟裡頭的香油錢和贊助交響樂團的經費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這種短視近利也展現在過去台灣的電影工業裡,在六、七0年代發展出來的台灣的電影工業並不健全,電影公司只顧著靠大量的明星與一成不變的故事題材榨取利益,而不願意花較多的錢培養硬體設備與技術人才,因此台灣的黃金時期電影幾乎都是較不花錢的愛情文藝片或是劇情電影,至於花錢的武俠電影,台灣也是在曇花一線之後,在香港生根發芽。

而目前的情況,台灣電影界的情況有點像是一個養分被全部用光的沙漠,只剩下幾根在全盛時期長出來的孤傲仙人掌留在那邊苟延殘喘,地上即使有一堆超想發芽的種子,卻只能在偶爾降下的幾滴與水中,迅速的發芽,努力的結顆果子,然後坐以待斃,許多的一片導演期待再拍電影,卻是困難重重。

因此製片的環境是相當重要的,成功的製片必須懂得怎麼賺錢,懂得怎麼將藝術與賺取利益中間獲取平衡,有時候賺錢不是罪惡,而是確保下一次理想實現的跑道。

講了一大堆東拉西扯的屁話∼其實現在的電影業不是沒有進展的,近年來的幾部台灣製的新電影,其實都已經具備了製片與導演分離的制度,90年代初期,台灣投資大陸電影如"活著"、"霸王別姬"的方式就已經帶有一點製片模式的雛形,1999年的臥虎藏龍是一個轉折點,除了外國資金介入之外,國外與國內聯合製片讓這部電影的拍攝制度嚴謹,不像之前的台灣電影那麼"手工"化(而且,其實導演李安也是個台灣導演中的異數,他的影片雖然也有著一貫東方式的沉靜,然而他的影片中,動態的運鏡與剪輯卻是同輩台灣導演中罕見的)

而科技的先進,以及數位技術的進步,都讓拍電影的基本成本降低,現在的台灣,雖然電影界仍舊是沙漠,但是我們也許可以把希望放在火熱的明星制度以及電視偶像劇蓬勃發展上,早在90年代初,台灣的新偶像電影就有跡可循,張雨生與王傑和當時眾多明星參予的"七匹狼"、小虎隊演出的"遊俠兒"都是當代的產物,然而當時的電影其實仍然無法讓商業與藝術做結合,在整體素質上不盡理想,2002年的"藍色大門"、"美麗時光"的還帶有一點80年代的清新純樸,、然而已經從中出現了討觀眾喜歡的的年輕偶像,同年份的"台北晚九朝五"由於有香港製片的介入,因此偶像的形象更是鮮明,到了2004年的"五月之戀"以及"17歲的天空"、"20、30、40",更是有著強大的偶像包裝誕生的電影,台灣電影並不是全無進展,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__________________
現任駐腳地半瓶醋的youtube頻道

粉絲頁--半瓶醋愛講話

想參加別的投票活動請至--搖醋影評合集--投票活動總動員!!!

此文章於 2004-10-05 02:14 AM 被 半瓶醋 編輯.
舊 2004-10-05, 01:30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半瓶醋離線中  
大師兄SURVIVE
Senior Member
 
大師兄SURVIV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3
您的住址: SMART BRAIN
文章: 1,126
推 醋兄寫的太用心了
我也看的很感動啊

希望台灣電影能再次出現商業片..
 
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玩NDS
舊 2004-10-05, 03:05 P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大師兄SURVIVE離線中  
半瓶醋
Master Member
 
半瓶醋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松山~
文章: 2,446
搶救台灣電影別再原地踏步◎李志薔。
八月三十一日,台灣電影聯盟針對電影大環境改革所發佈的「搶救台灣電影宣言」共提出六項主張:一、反對WTO經濟觀點與文化霸權;制定「本國電影保護法」。二、重新定義「國片」,確立台澎金馬生產為國片範圍;並廣納不同類型與媒材,豐富台灣電影之多元表現。三、恢復「國片映演比例」,應至少達全年總映演天數之兩成,且戲院票務應透明化。四、成立「國家電影中心」,統籌國片之收藏、放映、行銷、產業整合、教育推廣。五、納影視教育於正規教育體系中,充實對第八藝術之涵養。六、放寬投資國片之減稅額度。凡投資國片達百萬元者,即可享有減稅之鼓勵。

針對此項宣言,新聞局電影處立即做了若干回應,但其心態和及理由,聯盟成員咸認並沒有針對結構性問題和宣言的主軸做實質的回應,因此,有必要再提出清楚的說明。

首先在「本國電影保護法」和恢復「國片映演比例」問題上,電影處以WTO談判為擋箭牌,宣稱涉及國家整體利益,非電影處層級可以處理。台灣電影聯盟的主張就是要拉高處理層級,重新思考電影政策的價值判斷問題。政府口口聲聲說電影是台灣文化的瑰寶,電影產業是影視文化產業的龍頭,但表現在執行和價值取向上卻處處以經濟利益為主要考量,完全漠視文化的主體性。

殊不知,法、韓等國都援引「文化例外」之原則以對抗WTO談判,政府單位實不該以讓步喪權辱國在先,而後再以涉及國家整體利益為藉口推卸責任。政府單位若認為台灣電影產業規模太小,無足輕重,何妨拿掉「重視電影文化」之冠冕堂皇的口號,讓全民了解,以昭公評。

又重新定義「國片」部分,並非專為某些領域的創作者爭取大餅,主要是要打破現行遊戲規則,讓紀錄片或其他不同媒材的影片進來,活絡台灣影壇,豐富台灣電影之多元表現。當前,紀錄片是台灣最具活力與能量的創作形式,不僅獲獎連連,亦有相當大的觀眾基礎,沒有理由因媒材或類型問題被排拒在國片範圍之外。美國片《華氏911》都已經在坎城影展獲得大獎,並在票房上大有斬獲,台灣電影主管單位實在沒有理由再以傳統的觀念定義電影。

對於最關鍵的「恢復國片映演比例」問題,電影處以國片目前年產二十部,全省電影院六八九廳,將會造成片量不足、加重院線負擔之回應亦是本末倒置。電影處的回應猶如把雞全殺光了,才來抱怨沒有生雞蛋,其荒謬之處,令人啼笑皆非。國產電影已全面潰敗到低迷谷底,非有強烈手段不足以拯救之地步。況且,當前狀況,戲院映演業一手拿政府的國片映演補助、一面又處處為難國片之上映,以保障其商業利益的作法,實不足以拉抬國片之市場佔有率。倒不如仿效美國之國家級美術館補助學生免費入場之方式,直接補助觀眾或學生之票價,吸引更多國片觀影人口,對於戲院和電影製作公司都是兩利。

而且「恢復國片映演比例」並非主張鎖國政策,以台灣現今多元化及世俗化的社會狀況,各國影片及好萊塢影片只會越來越多,不可能更少。保障國片並不會影響觀眾選擇影片的權利,卻能給國片一個全新的生機。因為量的需求會帶動電影拍攝的活絡,有好的票房回收,才能吸引投資者再投入多的資金拍攝電影。

關於第四條成立「國家電影中心」和第五條納影視教育於正規教育體系中,我們都感受到政府單位的誠意,但希望秉持這樣的態度盡速推動,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至於放寬投資國片之減稅額度,三千萬的限制對目前國片的投資環境實為天方夜譚,以目前國片票房悽慘的狀況,要企業投資一部國片都比登天困難了,遑論多部。降低額度主要可以提高投資意願,使之符合當前台灣電影投資環境的狀況。

台灣電影大環境的衰敗是二、三十年來的積弊造成的,現在力圖拯救,亦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但宜從全民之心態和觀念調整做起,多管齊下,才能克竟全功。我們希望保全台灣文化之主體性,希望還有人用影像訴說這片土地的故事。相信當我們創造一個如法、韓等國蓬勃的電影大環境,台灣電影產業振興之時,受益的會是整個社會、國家。

.....2004-09-02【台灣日報】
__________________
現任駐腳地半瓶醋的youtube頻道

粉絲頁--半瓶醋愛講話

想參加別的投票活動請至--搖醋影評合集--投票活動總動員!!!
舊 2004-10-05, 03:09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半瓶醋離線中  
coolchet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臉書之 高苦茶
文章: 4,519
醋兄是科班出身 又是從事傳播業的正職人士
所接觸的都是第一線一手資料
這篇文章一定要推!!!

我最近開始覺得台灣可能不缺電影藝術專業人才
最缺的應該是電影行銷人才 及 企劃 製作 人才吧??
__________________
***************************
我的著作 : <人間書話>
舊 2004-10-05, 09:23 P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oolchet離線中  
半瓶醋
Master Member
 
半瓶醋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松山~
文章: 2,446


嚴格說起來∼小弟不能算是科班啦
小弟的工作單位也不大能算得上是專業領域

小弟就讀得大眾傳播系嚴格說起來對電影這個領域不夠專門性
所以∼要再次強調∼小弟說得話不一定是正確的
寫這些出來純粹是分享∼如果有不同的想法
敬請指教
__________________
現任駐腳地半瓶醋的youtube頻道

粉絲頁--半瓶醋愛講話

想參加別的投票活動請至--搖醋影評合集--投票活動總動員!!!
舊 2004-10-06, 11:04 A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半瓶醋離線中  
strong
Elite Member
 
stro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Andrew Blake 的攝影棚
文章: 9,201
重點是製作人有沒有夠硬的資金來源,

而且能忍受一段時間,

其推出來的電影,

可能是沒有獲利的試探性電影,

純粹培養班底,

沒有錢,

一切免談~

尤其是國內企業,

普遍短視近利,

連政府單位也是,

這些關鍵,

如果沒徹底扭轉,

國片前途還是無光~
舊 2004-10-06, 01:18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rong離線中  
Jummie
Senior Member
 
Jummi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69
2004-09-01, 02:30 「最近幾天關於國片的新聞,關心一下吧...」
http://forum.pcdvd.com.tw/showthread.php?t=378378

這裡有很多九月初的新聞,還有一些弟兄們的討論,也一起看看吧...
__________________


blink Nattie's eyes 眨眨娜緹兒眼睛
The Next Enormous Wave of Taiwan Cinema 臺灣電影後浪潮

我寧願遊蕩在妳身邊做七天的野鬼,跟隨妳,
就算落進最黑暗的地方,
我的愛,也不會讓我成為永遠的孤魂。 -李慕白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舊 2004-10-06, 02:45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ummie離線中  
marcowei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2
文章: 1
推薦你的F601,一台好相機!
舊 2004-10-07, 05:46 A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arcowei離線中  
KEVIN SPACEY
Master Member
 
KEVIN SPACEY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黃金梅利號
文章: 2,213
我對台灣電影並非一點都不期待

到目前為止 台灣有出什麼電影

能在電影院看到 而且又受歡迎 感動會比其他西片來的多喔
舊 2004-10-07, 07:58 A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EVIN SPACEY離線中  
半瓶醋
Master Member
 
半瓶醋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松山~
文章: 2,446
轉貼」論所謂的「商業」國片 (上篇)


論所謂的「商業」國片 (上篇) 日期:2004/10/5

      論所謂的「商業」國片 (上篇)   文/何瑞珠

             
清朝末年,義和團告訴慈禧太后,只要練了義和團拳法,八國聯軍的洋槍洋砲都會被打退,大清政府曾被迫簽下不少喪權辱國的合約,中國既割地又賠款,慈禧大概到了病急亂投?慦漲a步,才會相信義和團吧!不過義和團的中國功夫到底如何呢?有唸過國中歷史課本的人都很清楚,義和團是烏合之眾,完全不堪一擊。

「台灣人要支持國片」這種口號就像義和團一樣,我曉得政府為了加入WTO簽了不少自廢本國文化的條款,但是救國片不是光靠赤手空拳,國片本質上不肯「西化」,行銷國片沒有方法,再多的熱情也依舊使得國片一再淪陷在好萊塢的砲火中而已。但國片業者可以組織起來,怪政府、怪媒體,甚至怪觀眾,卻沒見到他們怎麼檢討自己。難道他們只看見韓國政府的保護政策(註一),卻看不見內容上十分「好萊塢化」的韓國本土電影(註二)嗎?國片賣不出去,是全世界的錯,只除了不是國片導演的錯?

好萊塢曾製作過非常多的大爛片和賠錢貨,但在好萊塢總是先找到投資者才能拍片,而投資者的評估和創作者完全不同,資方研讀過去賣座片的類型,希望從中找出脈絡,也能再創賣座效應,這也解釋了為何類型電影和續集電影如此之多,因為大家都想打有把握的仗,而類型電影是最保險的手法。也就是說,一部電影還沒拍之前,好萊塢片廠就已在開發賣點在哪?觀眾在哪?獲利何在?而商業電影因為早已找好利基,也因此能繼續循環下去。

我其實一點也不反對忠於自我創作的國片。我完全能體會《愛情萬歲》裡的寂寞和渴愛或《你那邊幾點》的那種在天涯海角間的孤獨感。我不太明白為何有人看不懂,但我就是完全明白蔡明亮的電影,甚至佩服他精準的說出那些我說不出口,但卻感知存在的強烈感覺。

而其實這種電影也是有觀眾的,雖然不多,但他們隱藏在各個角落裡。再加上蔡明亮師徒最近的幾部片,包括《你那邊幾點》、《不見》和《不散》也都因為很努力在校園中不斷的舉辦座談會和試映,而使得這些片都有超過百萬的票房,就他們的近千萬成本以及多場校園試映的辛苦投資而言,這些回收雖不算太好,但至少這可能是台灣忠於創作者原創精神的一條通路。也就是說,對某些純粹言志的國片,大學生可能是他們的市場。而蔡明亮其實也不用太在意台灣票房,畢竟他還有國際票房可攻佔,再加上他的電影從來也不是大成本,海外市場的回收應可平衡台灣本土略顯貧瘠的票房。也就是說,蔡明亮是有熱情觀眾的,只是他的觀眾是住在紐約和巴黎的一小群知識份子而已,這些人為數不多,但這也是種市場。

不過,對於其他沒有海外市場的國片,我就不太清楚他們拍攝的目的何在?感動台灣觀眾嗎?但他們在台灣並沒有多少觀眾啊!

以最近上映的《擁抱大白熊》為例,這部片北市票房累積約60萬,這大概就是一般票房普普的歐美獨立製片在台灣的成績(註三),也就是說,一般獨立製片的基本教義派觀眾約有這個數字。不過,一部歐美亞獨立製片可能是發行商花成本約百萬台幣買進來的,這種票房再加上後續的二輪和錄影帶等,約莫是打平。至於自資國片,通常是花了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但卻賺不到一百萬,針對這種穩賠生意,我實在看不出來到底這些國片是哪裡「商業」?

到底什麼叫商業片呢?以今年為例,目前票房排行榜上前三名是《明天過後》、《哈利波特3》和《蜘蛛人2》,台灣觀眾似乎對神乎奇技的電影特效特別著迷,不過這些好萊塢片的特色顯然並非自製國片可做到的。至於華語片的前三名則是《十面埋伏》、《見鬼2》和《三更2》;《十面埋伏》比較特別,這是部成本超越其他華語電影,場面超浩大的電影,雖然內容空洞,但因為行銷得當,成為年度話題電影。

至於《見鬼2》和《三更2》則都是典型的驚悚片續集。試問,在本年度的票房趨勢中,到底有哪個類型片告訴我們,觀眾特別想看我們那些出產自「台、澎、金、馬」的自製電影呢?

假如國片導演想要的是有觀眾去看,那我不太清楚他們仍堅持拍他們的小品電影的意義何在?答案就是,國片導演從來都不知道觀眾要看什麼,他們不管是標示著商業還是藝術,他們都只想拍自己想拍的電影。

想拍自己想拍的電影並沒有錯,但那就命定了只能感動少數人。我個人很喜歡蔡明亮的電影,也希望他繼續拍電影,但有那麼多的國片業者想開創新局,拍些「商業電影」,拍些讓大家「看得懂」的電影,但事實證明他們也還是在拍著自己想拍的電影而已,不曾拍些觀眾想看的電影啊,觀眾要的從來都不只是「看得懂」而已。

唸書的時候,有不少人希望教室像電影院一樣,為何電影院比教室好玩呢?因為教室是說教的地方,電影院是輕鬆娛樂的場所。不過現在國片的電影院倒都很像教室,當觀眾想看緊張刺激的動作片時,國片導演卻要告訴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包括小市民如何在台北掙扎的《台北二一》或者年輕夫妻該如何教養小孩的《擁抱大白熊》。我唸書的時候向來很愛逃學,實在不瞭解畢了業後的現在為何要去電影院聽訓?

除了內容上大有問題之外,所謂的「走向商業」的國片行銷也完全不行。

以目前好萊塢片為例,宣傳費的比重逐年上升,花了一億美金拍的電影,宣傳起碼超過五千萬,國片業者的宣傳卻和成本比例明顯不均。《古墓奇兵》懂得在開拍時就送各國記者去柬埔寨和安潔莉娜裘莉聊天,《亞歷山大帝》還沒個影,各國記者便被送去泰國聽奧力佛史東吹噓,國片業者只是舉手之勞的只要發通告就能找記者在拍片期間去探班,這比好萊塢動輒飛機票住宿的大手筆省得多,但現在依然還是有國片是默默地完成,像《擁抱大白熊》這種「自宮」式的自行縮短宣傳期,這難道也是政府沒保護他們?或媒體大小眼造成的嗎?

而不管國內外,行銷獨立製片本來就不能與好萊塢相提並論,也因此獨立製片除了傳統的媒體管道之外,還得要有各種有創意的行銷管道。美國最會賣獨立製片的米拉麥斯公司,有專為門房和髮型師辦的試片,因為米拉麥斯覺得髮型師總會和客人討論電影,而沒法上新聞版面的小成本外語片,最好還是由「朋友」介紹才會讓人買票進戲院。不過,我也不太確定米拉麥斯這套口碑場行銷對國片是否有用,大部分的國片都是試片後大家便襟若寒蟬,或罵聲不絕。

走筆至此,我必須為台灣的媒體抱不平。我所認識的媒體同業中,最不善良又最不愛國的應該是我本人,大部分的媒體同業即使看完國片後罵聲連連,但在他們所屬的媒體上,仍可見到他們秉持著隱惡揚善的愛國精神,完全沒提國片的內容到底有多糟。台灣媒體大都已比台灣觀眾支持國片,但國片業者仍不滿意?

我們真的需要一些比較「商業」的國片,但就今年到目前(九月)為止的《空手道少女組》、《飛躍情海》、《黑狗來了》、《台北二一》、《五月之戀》(註四) 和《擁抱大白熊》這些自稱商業的國片(註五),並沒有操作該有的商業元素,他們大都既沒有話題也無場面,更沒有真正吸引觀眾的「賣點」。這些每部都只有數十萬票房的國片,仍無法告訴國片業者,這些國片真的一點也不商業嗎?我真的不認為把電影拍的這麼平淡乏味是新聞局的錯,但如果國片業者除了義和團口號之外沒有別的辦法,現在這個世界已經沒有慈禧太后,所以就不知道他們到底要唬誰。



註一:
韓國的「銀幕配額制」明文規定,韓國戲院在一年裡至少要有106天上演韓國片,但這項條款目前正搖搖欲墜。南韓總統盧武炫上台後,曾指派知名電影導演李滄東擔任文化部長,李滄東對保護韓國電影從支持到改弦易轍,仍無法抵擋美國政府的壓力,事實上,韓國觀眾現在也不認為「銀幕配額制」有多重要,有觀眾表示,要是韓國電影都像《太極旗之生死弟兄》或《實尾島風雲》之類的賣座電影,戲院都會搶著演,這種強檔韓國片並不需要保護,由於韓國已連續 四五年都有這種映期超過四個月的強檔國片,實際上,沒有配額制戲院依舊搶著上演韓國片。而盧武炫在歷經彈劾案後,已在2004年六月底換掉李滄東,新任文化部長Chung Dong-chae目前也積極與電影界協調,好降低配額制的天數,希望讓美國和南韓電影界都能滿意。

註二:
韓國電影學教授周熙文(Cho Hee-moon)曾發表論文指出,韓國電影如此興盛的原因 來自於影片本身的競爭性和市場導向,他說,『假如有人把韓國電影的發展歸功於 政府的銀幕配額制,那些人要不是別有用心,就是完全不瞭解電影工業』。(參見http://english.yna.co.kr/Engnews/20040921/300900000020040921174353E9.html)

註三:
檔期與《擁抱大白熊》接近的,法國動畫片《佳麗村三姊妹》北市票房約163萬,而稍嫌沈悶的希臘電影《香料共和國》約164萬,相較之下,歐洲藝術片似乎還賣的好些。

註四:
《五月之戀》其實北市票房有破百萬,約116萬。造成票房這麼差強人意的主因應是電影內容太過「大中國化」和台灣觀眾距離太遠,但電影內容之所以如此「大中國化」卻又因為製作公司汲汲營營於中國市場,至於行銷大中國是否真能成功,有待後續數據繼續調查。另外,這部電影即使內容有問題,但從選角、議題和行銷的整體包裝中仍可見其策劃過的「賣點」,至於依然賣的不好,那就是做電影生意有趣的地方,我們其實誰也不知道觀眾究竟要什麼。

註五:
今年還有不少賣座甚佳的紀錄片,但由於這些片原本就以「言志」而非「賺錢」為出發點,本文旨在討論「商業」國片,因此將另文討論紀錄片。
__________________
現任駐腳地半瓶醋的youtube頻道

粉絲頁--半瓶醋愛講話

想參加別的投票活動請至--搖醋影評合集--投票活動總動員!!!
舊 2004-10-07, 09:59 A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半瓶醋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19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