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0
文章: 5,720
|
引用:
可是現在os可以壓在2G以下嗎??? 很難吧.....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文章: 646
|
win 2000 裝起來只在1g多 再給他1G swap 這樣就很好用了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0
文章: 5,720
|
引用:
但是你其他軟體ㄋㄟ??? 一些常用的軟體不放進去....有點浪費RAMDISK阿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從來處來
文章: 2,762
|
有充電電池,拔起來後資料應該還不會消失。但如果拔起來以後可以用市電繼續保持電力應該會更好。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12
|
![]() 引用:
這東東速度一定很快, 不過還要靠電池才能維持記憶資料就讓人無力 , 把資料儲存在這東東上面, 備份變的更形重要了, 因為不怕一萬只怕 萬一, 如果電池故障, 那資料就一去不回了... 比較起來我還是較喜歡 IDE/SCSI FFD (Fast Flash Disk) 就算沒通電, 記憶在其上的資料還是不會消失, 就是類似隨身碟, 記憶卡一樣, 而且 SCSI 介面的最大出到 176GB了, IDE 最大則有 128GB, 由於是記憶體構成, 又省 電又安靜又耐摔, 真正是讓我流口水的東西, 有興趣的參考下面網站...^^" http://www.m-systems.com/content/Products/FFDFamily.asp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0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697
|
引用:
他走的是PCI介面... ![]() PCI介面不僅是供電, 還是傳輸資料的通道... 至於他所說的SATA... 當然是指這張卡會被認為是SATA卡... 而裝在上頭的RAM 會自動被當成磁碟機... 如此而已~~ 不過話說回來... PCI介面以現在角度來看... 頻寬還真是小到可憐... 畢竟是8~9年前的東西了... @@" 該換成PCIe啦~~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02 您的住址: 宜蘭
文章: 1,341
|
引用:
原文 連結自anantech Computex 2005 Early Bird Coverage: NVIDIA's G70, Athlon 64 BTX and more http://www.anandtech.com/tradeshows...aspx?i=2431&p=5 第五頁 第二段 The card is a regular 32-bit PCI card that features four standard DIMM slots on board. The card also features a custom Gigabyte FPGA that is programmed to act as a SATA to DDR translator, which convinces the SATA controller you connect the card to that the memory you have on that card is no different than a regular SATA HDD. As long as you have memory on the card, the card will be available at POST as an actual SATA drive, with no additional drivers necessary. 我自己的翻譯 這張卡是平常的 32bit PCI 在卡上配置了4隻 DIMM的插槽, 卡上搭載了 可程式化的 XILINX 可程式化的FPGA,用做SATA與 DDR間的訊號轉換 讓連接到這張卡上的SATA控制器(是指卡外的SATA控制器連接到這張卡上,不是說卡上有SATA控制器),將卡上的記憶體視為正常的SATA硬碟 只要你在卡上插上了記憶體,在開機BIOS POST畫面 就會偵測到SATA裝置 不需要額外的驅動程式 我剛開始就是到原址AnandTECH 剛看了大陸的翻譯 我只能說你誤解了大陸用語(驅動器==DRIVE在此意為硬碟) SATA 有150MB/S以上的頻寬 PCI 也才133MB/S 不會取頻寬較小 又需要額外DRIVER的PCI 方案 如果採取PCI方案 那就至少還要有另一顆控制晶片,而不僅僅只有 可程式化的FPGA來做SATA 跟DDR的訊號轉換 如果你會問 未啥不用SATA的電源接頭 那我只能說 PCI的電源在關機後 還會有+5V的STANDBY電源 如果採取 SATA或一般4PIN的電源接頭 在關機後 便沒有電源供應 這時RAMDISK的問題就會產生很多 我心中良好的設計 當然就是 以PCI E 8X做為接頭 搭配RAM的控制器 ,以及資料控制器,1.8Inch的BACKUP硬碟 額外的驅動與監控程式,至少48小時以上的電池 在關機後 自動將RAM上的資料 DUMP到BACK UP硬碟上 以DDR200,頻寬可以拉到 2G左右 應該可以為不錯的產品
__________________
AMD Athlon 64 3000+ Asus A8N-E nfoce 4 empowered Simems DDR 400 512MB *2 Benq 1640 --------------------------------- 此文章於 2005-06-01 05:25 AM 被 Xforce 編輯.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0
文章: 5,720
|
其實....PCI的頻寬已經不是重點了
他的ACCESS TIME已經快了很多......ㄟ...應該說超級快 PCI本身的限制是在133 但是目前就算3個HD做RAID 0 也沒達到這個速度吧.... 就算可以超到極限133... 你要什麼樣的cpu去處理這樣的資料流????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02 您的住址: 宜蘭
文章: 1,341
|
引用:
HDD的ACCESS TIME是MS級 RAM的ACCESS TIME是 NS級 本身就是差蠻多的 另外現在PCI的頻寬早就成為很多裝置的限制 不然也不會將繪圖埠 另外拓一個通道 RAID 或是SCSI卡也不會急著 弄成PCI 64BIT 或是PCI -X 真的是窄窄的PCI 133MB是SHARE的 隨便一擠就爆 現在CPU的速度 幾百MB 到1G左右應該是還沒啥問題的
__________________
AMD Athlon 64 3000+ Asus A8N-E nfoce 4 empowered Simems DDR 400 512MB *2 Benq 1640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ChungLi
文章: 540
|
$50usd算便宜的了.
不過不知道用的 DDR200 有沒有限制, 比方說 ECC ? buffered ? 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 PCI-e 的版本.. ^_^b
__________________
.KV626ing.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