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桃園
文章: 446
|
4:3 和16:9 和橫向壓縮
4:3 的畫面有比較爛嗎?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16:9的 因為我家的電視只有4:3,用16:9的話,上下都有黑暗的地方 ,看起來比較小。每次看都是把16:9的畫面放大,結果還不是跟4:3的差不多? 請各位大哥給小弟解答。 還有什麼是橫向壓縮?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1 您的住址: Hong Kong
文章: 647
|
自1953 年起大部份電影在拍攝時已經不再是4:3, 而是16:9的畫面比例. 到今天,大至可分為2.35:1 及 1.85:1 兩種闊銀幕的比例. 這些畫比例都不配合普通的4:3電視熒幕, 所以如果要在4:3電視上看到原有的電影畫面, 必須把影像縮小, 方可看得到完整的影像, 上下方填上黑格 (Letterbox). 如果整個4:3電視畫面也充滿影像, 則原有影像的左右兩邊被刪去了(Pan & Scan),看不到原有的整個"視野". 所以影迷們痛恨Pan & Scan 版本.
註:最近好像來了很多"新紮師兄", 歡迎, 但先請多讀以往的論題. 多用search 功能. "橫向壓縮", 先找找看吧
__________________
"當信主耶穌, 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 新約聖經 使徒行傳16:31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0 您的住址: 鬼城
文章: 369
|
比較比較
![]() ![]() ![]()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8
|
對啊,樓上的老兄直接給了sample就簡單明瞭。
如果你自己有拿過攝影機拍東西的話,你會知道,其實鏡頭的構成,每一個部分都是你想要表達的整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用4:3來看原來可能是16:9的影像,那切掉的左右兩邊可就不僅僅是你愛怎麼切就怎麼切的東西,可能一切割,原來要表達的東西就走樣了、變調了,甚至是不明白了。(玩具總動員的sample巴斯光年本來是在跟胡迪講話的,一切割,講話的對象就不見了!) 我是覺得這種不尊重原影像規格的方式,是一種極為不良的影像教育。影像語言在這種切割畫面的動作中,往往變得支離破碎。如果老是看這種支離破碎的影像,怎麼有可能期待觀影者"懂得"作者要透過影像語言表達的東西咧?好像是鏡頭裡只要有人出現就好了,苦心經營的鏡位啦、場面調度啦,都不過是多餘… 在大螢幕電視仍是貴族產品的年代,為了觀影者的舒適,切割畫面成4:3或許仍情有可原,但是在29吋電視一萬元出頭的年代,這種動作就顯得不可原諒。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