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數位攝影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32)
-   -   SONY A9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27021)

aya0091 2017-04-21 05:11 PM

引用:
作者moronNZ
我比較有興趣的是24MP也用背罩式感光元件,那這樣高感可以與同為24MP的高標D750比能好上多少。
這和以往說背照式只用在高密度畫素相機有出入。
如果這樣,低畫素的A7sIII如果用背罩式會有何表現?

改成BSI CMOS,高ISO一定會變強

這點從三星拿出全球第一片APS-C BSI CMOS就知道

原本一直被SONY壓著打,變成直接勝過SONY

當時沒有人做APS-C尺寸的BSI CMOS,都是小尺寸的

SONY說法是BSI在大尺寸CMOS的效益會降低

然後被三星打臉之後SONY就拿出全球第一片FF BSI CMOS

結果就是目前最強大的感光元件之一,之前說法完全被打破




所以可以樂見A9的高ISO能力肯定非常強悍

至於A7S系列如果改成BSI CMOS肯定也會提升

但FF尺寸的BSI CMOS成本太貴,短時間不會全面應用

要記得就算2017年的現在,全球還是只有SONY能拿出FF BSI CMOS

一方面也是沒競爭對手的關係,SONY手上繼續藏招

沒看A6500還是不用BSI CMOS,但已經追上三星那片

wen1209 2017-04-22 10:32 PM

這台很威 對岸已經有不少相關文章出現了 台灣也漸漸越來越多

EDLC 2017-04-23 03:28 PM

引用:
作者APPLEKID
這次S家終於把魔掌伸進去傳統C/N家的運動攝影領域
規格看起來和往常一樣的外星科技
只是不曉得真的用起來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如何
離東京奧運還有3年,那時候恐怕完全進化的A9 II也要出了

我覺得沒這麼容易, A9 固然看起來外星科技

但是到了運動攝影的範圍來說, 機身大一點 小一點, 其實差異不大
奧運現場那些長焦砲遠比機身大得多[但這偏偏是消費市場的重點]
照相機上奧運現場亮相,帶來的是光環效應, 但是我認為跟消費市場的需求不太一樣
起碼機體體積這回事 還不足以推動那些攝影師換機身/換鏡頭/習慣SONY的介面

電力這回事 我是覺得問題不大, 現在的EVF反應夠快又明亮; 散熱的問題比較大
A9取景是COMS全時工作, D5是靠玻璃反射; 機身又是黑色的
就不知道到時候會不會過熱當機?
以前A33 A55就曾經發生過, 而A33/55尚且只是消費級產品
工作現場這樣操一天下去,跟一般人拍興趣的應該是有不一樣的考驗

東西會越做越好 樂見其成
但是, 我不覺得短期內能撼動運動攝影這塊
整批機器都換掉, 也只是縮機身大小, 真的帶出去的行李 大的全是鏡頭
可靠度來說還不保證電子零件比較耐用
起碼EVF有故障的可能, OVF沒有

我是認為運動攝影這塊比較特別一點

moronNZ 2017-04-24 09:48 PM

我想短期應該是無法撼動運動攝影,畢竟沒長鏡頭。。。$ony A9已經醞釀一段時間,但$ony只擠出一隻100-400(基本是出過兩次的70-400),無法做出328,428,440,540,640,856等更具意義的鏡頭來宣示。$ony快點的話,就應該快出FE 540,畢竟原本就有隻,這次沒出多少說明$ony在長鏡頭上是有難度,這些要追上可是要相當一段時日。$ony要就挖角,不然就併其他傳統相機廠,如Pentax或甚至Nikon,就有機會加速這進展。。。但除此之外,我想$ony在廣角、標準鏡到小遠望應該會是比傳統DSLR要好的選擇,尤其轉接環在這些焦段已經相當可用了。。。

我個人是考慮$ony FF來搭我的24-70/70-200,$ony機身上能給我的ISO/DR/IBIS/錄影/電子功能都是CANON的入門機無法提供的。6D2我根本不抱期望,5DsR/1DX2/5D4一路看下來,實在對只會更低接的6D2沒樂觀的理由。。。

銀★(砍掉續練) 2017-04-24 10:31 PM

引用:
作者moronNZ
我想短期應該是無法撼動運動攝影,畢竟沒長鏡頭。。。$ony A9已經醞釀一段時間,但$ony只擠出一隻100-400(基本是出過兩次的70-400),無法做出328,428,440,540,640,856等更具意義的鏡頭來宣示。$ony快點的話,就應該快出FE 540,畢竟原本就有隻,這次沒出多少說明$ony在長鏡頭上是有難度,這些要追上可是要相當一段時日。$ony要就挖角,不然就併其他傳統相機廠,如Pentax或甚至Nikon,就有機會加速這進展。。。但除此之外,我想$ony在廣角、標準鏡到小遠望應該會是比傳統DSLR要好的選擇,尤其轉接環在這些焦段已經相當可用了。。。

我個人是考慮$ony FF來搭我的24-70/70-200,$ony機身上能給我的ISO/DR/IBIS/錄影/電子功能都是CANON的入門機無法提供的。6D2我根本不抱期望,5DsR/1DX2/5D4一路看下來,實在對只會更低接的6D2沒樂觀的理由。。。


SONY接收minolta,光學不成問題,其它考量吧...
http://www.mhohner.de/sony-minolta/lenses.php

Richthofen 2017-04-24 11:20 PM

引用:
作者銀★(砍掉續練)
SONY接收minolta,光學不成問題,其它考量吧...
http://www.mhohner.de/sony-minolta/lenses.php


超望遠鏡一直是小眾市場
是技術指標沒錯
但沒賺頭很難撐下去
CANON EF 600mm F4L USM 2代
是1999年改款上市的舊鏡頭
可說完全沒有為數位單眼做優化
CANON EF 1200mm F5.6L
因為造價昂貴 一度停產 現在改為接單生產
現存全世界良品剩12支
台灣一共只有2隻 1支是私人擁有 雜誌有介紹過
大陸新華社據說有8支
超望遠通常賣一支賠一支
而且出最多的
其實是SIGMA

SIGMA 200-500mm F2.8L EX DG APO
SIGMA 300-800mm F5.6L EX APO HSM DG
SIGMA 500mm F4.0 DG HSM OS
SIGMA 800mm F5.6 EX DG HSM APO
難道SIGMA光學技術最強嗎?
真是說笑了

spliter 2017-04-25 01:00 AM

C 社的 600砲二代目是 2011年出生的,一代是 1999沒錯

牙膏廠機身擠歸擠,鏡頭還是有持續更新的 :p

moronNZ 2017-04-25 04:21 AM

當時我也是有想到Minolta(想當時我第一台數位相機就是KM Z3),但Minolta被併時,技師等是否到今還在就不知了。這領域不是那容易的,如果有看過dpreview在介紹CANON工廠就有提到,一個員工到開始設計鏡頭都30年的經驗起跳,就不知$ony還有多少這類技師。再來就是量不夠燒錢,但這還可以為了搶市場去金融市場借錢燒解決,所以我覺得還是光學技術人才與水平問題。。。。

現看起來有在對遠望鏡開發的就剩CANON/NIKON/SIGMA,都是耕耘很久了。。。像Pentax也是有基礎,但不夠量支撐他開發了,很可惜。我覺得$ony真的可以考慮併,不然就餓死Nikon然後惡意併購,反正之前Nikon就有假傳言要被吃。。。。

JeiJei 2017-04-25 06:44 AM

引用:
作者moronNZ
當時我也是有想到Minolta(想當時我第一台數位相機就是KM Z3),但Minolta被併時,技師等是否到今還在就不知了。這領域不是那容易的,如果有看過dpreview在介紹CANON工廠就有提到,一個員工到開始設計鏡頭都30年的經驗起跳,就不知$ony還有多少這類技師。再來就是量不夠燒錢,但這還可以為了搶市場去金融市場借錢燒解決,所以我覺得還是光學技術人才與水平問題。。。。

現看起來有在對遠望鏡開發的就剩CANON/NIKON/SIGMA,都是耕耘很久了。。。像Pentax也是有基礎,但不夠量支撐他開發了,很可惜。我覺得$ony真的可以考慮併,不然就餓死Nikon然後惡意併購,反正之前Nikon就有假傳言要被吃。。。。


光學設計在電腦處理能力強大的今天,已經不是太大的問題了。

幾種主要的設計,例如Planar/Distagon/Sonnar等大概覆蓋了今天市場上有的大多數的鏡頭。撇開Zeiss本身,其他廠大概也都是由這些基礎設計去延伸。在不去研發什麼跨時代的光學設計來講,Nikon的工程師就曾經說過,他們靠鏡頭設計的軟體就能夠在一棵鏡頭連片玻璃都沒做出來的情況下,就能知道某個鏡頭設計會有什麼樣的光學表現。而這也不是什麼獨家技術。每間廠商都在用類似的東西。

Sony今天還不推大砲,應該不是因為沒有技術能力。畢竟在光學上的Know-How,它從Minolta那裡得到了很多相關資訊。而是市場接受的原因。今天A9是一台新相機。有多少對大砲有需求的玩家/專業攝影師會為了用A9去把自己的大砲群砍掉重練?

今天A9主要是針對新聞工作者,(photojournalism)以及一些相對近距離的運動。就已這點來講,現有的FE鏡頭已經夠了。從他們開始,把A9沒發現的一些問題都給解決掉。等到這些問題都處理了,到時的A9,甚至A9II才真正能取得這些大砲使用者的信任。那個時候再來推自家的大砲,也還不遲。

Richthofen 2017-04-25 08:06 AM

引用:
作者moronNZ
當時我也是有想到Minolta(想當時我第一台數位相機就是KM Z3),但Minolta被併時,技師等是否到今還在就不知了。這領域不是那容易的,如果有看過dpreview在介紹CANON工廠就有提到,一個員工到開始設計鏡頭都30年的經驗起跳,就不知$ony還有多少這類技師。再來就是量不夠燒錢,但這還可以為了搶市場去金融市場借錢燒解決,所以我覺得還是光學技術人才與水平問題。。。。

現看起來有在對遠望鏡開發的就剩CANON/NIKON/SIGMA,都是耕耘很久了。。。像Pentax也是有基礎,但不夠量支撐他開發了,很可惜。我覺得$ony真的可以考慮併,不然就餓死Nikon然後惡意併購,反正之前Nikon就有假傳言要被吃。。。。


Minolta的技師 有部分去了Panasonic
因為 Minolta 跟 Panasonic 都位於大阪
而SONY在東京
有些員工不願離鄉背景
20 F1.7 結構就跟 Minolta 50 F1.7 如出一轍


CNMP 加上3大副廠TTS 以前都有做過600 F4 技術上根本不成問題
要餓死NIKON更是不可能的的
NIKON背後是三菱重工 是日本政府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24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